日本TV被中国打得一败涂地 地球知识局

来源:leyu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14 22:04:41

  你还记得家里的老电视是什么牌子的吗?我小时候家里有两台电视,一台是国产的

  过去,谁家要是有日本牌子的电视,那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。松下、东芝、日立、三洋、索尼、先锋这些日本电视机,得花掉家里相当大的一笔钱。

  三十年河东、三十年河西。据最近的报道,2024年“REGZA”(被海信收购的原东芝)、海信与TCL等中国电视在日本的份额首次突破50%,占据日本市场半壁江山。

  前段时间更有“大瓜”:松下正考虑出售其电视业务。加上被海信收购的东芝、归于鸿海旗下的夏普,日本电视品牌逐渐凋零。

  每每聊起日本电视企业,当年“点错科技树”押宝等离子电视这事儿就必须提。2000年前后,在等离子与液晶这两条技术路线上,以松下、日立、先锋为首的日本品牌选择了前者。

  彼时,等离子确实比液晶在对比度、饱和度、响应速度等方面存在技术优势,但成本过高导致等离子电视价格在当年非常恐怖。

  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派,为了肥水不落外人田,搞起了“小院高墙”,筑起技术壁垒——这一个故事听上去是不是有点耳熟?

  没错!这与日本汽车企业押宝氢燃料电池车,发现推不开了,再回去做纯电动,结果不赶趟,是何其相似。

  相比之下,液晶派更像是安卓系统,谁都能加入、谁都可以做,更有京东方、华星光电这样一批专门做液晶屏的厂商,大家一起卷技术、卷价格。

  没过多少年,等离子电视相比液晶电视的优势越来越小,价格却依旧高高在上。最终,连等离子派“掌门”松下都扛不住了,在2013年彻底放弃等离子电视这条路线。

  中国电视品牌能在日本市场取得今天的成绩,绝非一味地靠低价去卷。这么干即使卷死对手,也会因用户口碑迅速崩塌,在异国他乡一败涂地。

  譬如国内巨头海信在日本市场推出了 “mini LED”技术的电视,相比于定位高端产品、同样使用该技术的索尼、松下电视,其价格要便宜得多。海信正是凭借适中的售价,收获了日本消费者的青睐。

  近年来,亚马逊的Prime Video、Netflix、Disney+等流媒体平台的兴起,重塑了日本消费者选购电视机的核心诉求——智能化。反正能连主机打游戏、能看流媒体内容也就够了,完全没必要为用不着的功能与配置付费。

  在日本走红的还有小米电视:2024年8月,小米在日本市场推出了一款售价不到4万日元(2千人民币)的43寸液晶电视,一上市便成为爆款。

  这款电视除了性价比高,43寸的尺寸适合偏小的日本家庭客厅之外,最大的特色是不能接收电视信号,也就是看不了电视节目。

  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:一款看不了电视节目的电视,居然成为日本市场的爆款,背后必有蹊跷。其实,这还要拜日本的“万恶之源”——NHK(日本广播协会)所赐。

  在日本,如果有陌生人敲门,主人家一开门就探头探脑地往屋内张望,那大概就是NHK的收费员上门了。英文网络上,人们给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家伙起了个英文名,叫做“NHK Guy”。

  根据日本《放送法》规定,安装了信号接收设施的人必须与NHK签订收看合同并支付收看费,因此就有了NHK派人上门挨家挨户收费的现象。

  这里面有好几个坑,首先是不论你看不看NHK,家里但凡有能接收NHK信号的设备,按法律规定就必须得交钱。这里提到的设备,包括但不限于电视、智能手机和电脑,总之就是一切带屏幕的玩意儿都算。

  NHK收多少钱呢?根据NHK官网显示,2025年上涨后的价格大概是1100日元/月起(人民币50多块钱),如果预付半年或一年的费用平均下来要便宜一点。

  钱看着不算多,但问题是哪怕我不喜欢NHK的节目或者脆不看电视,也是要交这个钱的。这就非常坑了,尤其惹得日本年轻人怨声载道。

  我在查有关的资料时,就看到有攻略介绍怎么样摆脱NHK收费员的,比如说英语装外国人的、说自己是在Airbnb上租的房子的,等等,就很难绷。

 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接收电视信号的小米电视,在日本一经上市就成了爆款:我的电视看不了NHK,自然就有理由拒绝付费。

  再加上小米这电视整体配置还可以,使用谷歌的Google TV系统看流媒体就够了,不到4万日元的价格更是值上天。

  现在,打开小米日本官网页面,电视机这里有多达13款产品可供选择,贵的有近30万日元(约1.4万人民币)的100寸电视;而最便宜的,是只要2.28万日元(约1088块钱)的32寸电视。

  虽然我国没有像“NHK Guy”这样挨家挨户收费的惹人嫌行为,但中日两国年轻人有个共同的特性——大家都越来越不爱看电视了。

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《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》的数据,我国电视开机率近年来呈现出断崖式下跌,已从2016年的70%下降至2022年的不足30%。

 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少,最重要的包含其他智能设备代替电视功能、智能电视APP收费高、操作太复杂以及广告太多等因素。

  伴随着电视开机率暴跌的,是中国近年来电视销量的一路走低。2019年中国电视销量尚有近5000万台,到了2023年上半年就剩下不到1500万台了。

  这背后除了大家越来越不爱看电视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是电视的技术迭代不像数码3C产品那么快,一般家庭短期内很难有更新换代的需求。

  首先就是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不好看、不吸引年轻人,加上移动网络与智能设备的兴起,改变了年轻人娱乐的方式。简单说,就是不喜欢电视台“填鸭”式的内容,更愿意看自己最喜欢、自己想看的。

  生活碎片化、家庭离散化,改变了过去大家庭以客厅为主的生活小习惯,电视作为客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冷落了,年轻人下班后更倾向于躺在床上刷手机而不是看电视。

  另外就是国内电视端流媒体会员需要额外收费且价格不菲,APP界面操作复杂且有大量广告,使得收看体验不佳,大家宁愿在智能手机或平板设备上用小屏娱乐。

  以国内某主流APP为例,其手机/电脑/Pad会员包年价格是238元,要是在电视端也收看VIP内容,会员费就涨到了348元。这还不是最绝的,两档VIP会员上面,竟然还有某钻VIP,要价428元/年。

  除了电视端APP会员价格高,APP本身的交互体验也不理想,用起来实在劝退。现在的电视遥控器按键越做越少,交互方式却还是传统电视的样子,而不是年轻人已经习惯的手机APP触控交互形式。

  比起强忍着这么多痛点看电视,大家宁愿去看屏幕小得多的手机或者平板。说到底,还是手机或者平板比电视更好“刷”、更好玩。

  中国电视品牌占领日本本土市场半壁江山,不仅标志着商业层面的突破,更是中国制造业从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典型案例。

  在全球电视行业普遍面临销量下滑、用户行为模式转变的背景下,这一成就还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
  电视厂商必须以更宏大的战略视野和更深刻的行业洞察,重新审视电视在数字化时代的定位与价值,积极探索新的增长范式。

  通过技术创新、生态构建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升级,电视行业有望在智能化、场景化的浪潮中重塑竞争力。

  新款iPhone大降价,最高降2500元!国补版已被抢空,授权店也降了600元,“可能还会降”

  河南省委:这起违规吃喝问题,是典型的目无法纪、顶风违纪,性质极为严重,影响极为恶劣

  默克中国回应所有发往中国的产品订单收取临时附加费:即日起取消,已向客户发出正式通知函件

  菜鸡互啄!WBG不敌JDG,惨遭5连败!小虎疯狂失误,Peyz力挽狂澜